我校被命名为荆门市首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
来源:本站 作者: 更新时间:2015-11-11
我校坚持思想引领,突出成长服务,认真研究和探索职教文化内涵,用文化的眼光办现代职业教育,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,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近日,我校被命名为荆门市首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。
坚持思想引领,构建职教管理文化。针对资源整合的办学实际,首先在校训和办学理念上做文章。我校站在理论的高度和文化的层面,提炼出的校训是“厚德精技,致知力行”。“厚德”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个人品德,修养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;“精技”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走专业化发展之路,精究技艺、精通技术、精锻技能。“致知”即探求真知,“力行”即努力践行。“厚德精技”表明学校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为己任,“致知力行”强调知行统一、知行并进。在办学理念上,提炼出“成人、成才、成功”六字,并用镏金大字镶嵌在醒目的文化墙上,给全体师生以鼓励。为了让校训深入人心,在学校道路命名上,我校把东西走向的三条主道路分别命名为“致知路”、“精技路”和“厚德路”。
制度文化建设是强化、内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保障。我校制度文化建设突出“中职”的行为规范,围绕学生的技能型、应用型的培养目标,建立健全校纪校规、组织制度、管理制度、奖惩制度以及专业实训操作规程等,用制度规范行为,以制度做“指挥棒”约束学生言行,用文化做“调和济”润泽学子心灵,让遵守职业操守、遵从学校管理意图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。学校共制定60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,并狠抓落实。由于制度文化建设遵循了职业教育规律,针对性强,虽然我校历经了校址搬迁和资源整合和的“阵痛”,但仍然保持了可持续发展,教育教学秩序良好,确保了学生招得进、管得住、教得好、送得出,兑现了向社会作出的办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的庄重承诺。
以人才培养模式、校企合作办学和学生技能水平三项改革作为价值取向,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文化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重点。一是办学模式创新,实施多元办学;二是培养模式创新,实行工学结合、校企合作、顶岗实习,推动教学做合一;三是教学模式创新,深入开展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场景教学、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,增强教学的实践性、针对性和时效性;四是评价模式创新,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;五是教学内容创新,根据专业特点,编写出版了23本专业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;六是师资建设创新,重点专业90%的专业教师达到双师标准;七是内部管理创新,建立了校部二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,提高了执行力;八是信息化建设创新,建立了比较先进的数字校园网和电子白板教室,走在全省职业学校前列。
校企合作是关键。经过多年探索,我校建设形成了四种校企合作模式。引企入校,建立教学车间,办工厂化学校;出校入企,建立企业课堂,办合作化学校;产教结合,校企融为一体,办实体化学校;四是政校合作,联合办学。
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是归宿。学生技能是学生生存之基、立业之本。我校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这一主旋律,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。将每年5月举行校园文化技能节,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竞赛评奖;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。每年学校组队参加荆门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均独占鳌头;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共获得28个一等奖;2008至2013年,我校烹饪专业学生6次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,获得“六连冠”,荣获中华金厨奖,为湖北省和荆门市职业教育争得了荣誉。
营造良人环境,构建职教环境文化。一是注重人文景观的内涵建设。通过建造雕塑、碑铭、牌匾和文化长廊,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。注重宣传阵地建设,发挥板报、橱窗、图书馆、陈列室、广播、校园网、电子屏幕的宣传作用,建立起全天候、多角度、立体式的宣传网络系统。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,通过张贴、悬挂名言警句、文化艺术人物画像等形式,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人文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。突出职业精神的宣扬,通过张贴、悬挂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、创业标兵画像等形式,宣传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卓越职业技能的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,培育学生职业精神。二是加大资金投入,完善校园文化设施。兴建了综合运动场,维修改造了各类实训室和图书阅览室,高标准建起了“数字校园”和“职工之家”,学校网站先后被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评为优秀网站。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建设,有力地提高了校园文化层次,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。三是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。学校精心规划,巧妙设计,合理布局,扩充绿地面积,广栽花草树木,使学校春有桃樱满园芬芳,秋有金桂处处飘香。对校园南北走向的四条道路分别命名为“玉兰路”、“香樟路”、“云樱路”、“古槐路”,营造了温馨和谐的人文氛围。
我校构建职教文化,引领了学校的发展,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价值。我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、第四届“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”、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单位、湖北省文明单位、湖北省卫生和园林式单位等。
坚持思想引领,构建职教管理文化。针对资源整合的办学实际,首先在校训和办学理念上做文章。我校站在理论的高度和文化的层面,提炼出的校训是“厚德精技,致知力行”。“厚德”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个人品德,修养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;“精技”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走专业化发展之路,精究技艺、精通技术、精锻技能。“致知”即探求真知,“力行”即努力践行。“厚德精技”表明学校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为己任,“致知力行”强调知行统一、知行并进。在办学理念上,提炼出“成人、成才、成功”六字,并用镏金大字镶嵌在醒目的文化墙上,给全体师生以鼓励。为了让校训深入人心,在学校道路命名上,我校把东西走向的三条主道路分别命名为“致知路”、“精技路”和“厚德路”。
制度文化建设是强化、内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保障。我校制度文化建设突出“中职”的行为规范,围绕学生的技能型、应用型的培养目标,建立健全校纪校规、组织制度、管理制度、奖惩制度以及专业实训操作规程等,用制度规范行为,以制度做“指挥棒”约束学生言行,用文化做“调和济”润泽学子心灵,让遵守职业操守、遵从学校管理意图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。学校共制定60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,并狠抓落实。由于制度文化建设遵循了职业教育规律,针对性强,虽然我校历经了校址搬迁和资源整合和的“阵痛”,但仍然保持了可持续发展,教育教学秩序良好,确保了学生招得进、管得住、教得好、送得出,兑现了向社会作出的办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的庄重承诺。
以人才培养模式、校企合作办学和学生技能水平三项改革作为价值取向,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文化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重点。一是办学模式创新,实施多元办学;二是培养模式创新,实行工学结合、校企合作、顶岗实习,推动教学做合一;三是教学模式创新,深入开展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场景教学、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,增强教学的实践性、针对性和时效性;四是评价模式创新,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;五是教学内容创新,根据专业特点,编写出版了23本专业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;六是师资建设创新,重点专业90%的专业教师达到双师标准;七是内部管理创新,建立了校部二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,提高了执行力;八是信息化建设创新,建立了比较先进的数字校园网和电子白板教室,走在全省职业学校前列。
校企合作是关键。经过多年探索,我校建设形成了四种校企合作模式。引企入校,建立教学车间,办工厂化学校;出校入企,建立企业课堂,办合作化学校;产教结合,校企融为一体,办实体化学校;四是政校合作,联合办学。
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是归宿。学生技能是学生生存之基、立业之本。我校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这一主旋律,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。将每年5月举行校园文化技能节,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竞赛评奖;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。每年学校组队参加荆门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均独占鳌头;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共获得28个一等奖;2008至2013年,我校烹饪专业学生6次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,获得“六连冠”,荣获中华金厨奖,为湖北省和荆门市职业教育争得了荣誉。
营造良人环境,构建职教环境文化。一是注重人文景观的内涵建设。通过建造雕塑、碑铭、牌匾和文化长廊,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。注重宣传阵地建设,发挥板报、橱窗、图书馆、陈列室、广播、校园网、电子屏幕的宣传作用,建立起全天候、多角度、立体式的宣传网络系统。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,通过张贴、悬挂名言警句、文化艺术人物画像等形式,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人文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。突出职业精神的宣扬,通过张贴、悬挂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、创业标兵画像等形式,宣传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卓越职业技能的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,培育学生职业精神。二是加大资金投入,完善校园文化设施。兴建了综合运动场,维修改造了各类实训室和图书阅览室,高标准建起了“数字校园”和“职工之家”,学校网站先后被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评为优秀网站。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建设,有力地提高了校园文化层次,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。三是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。学校精心规划,巧妙设计,合理布局,扩充绿地面积,广栽花草树木,使学校春有桃樱满园芬芳,秋有金桂处处飘香。对校园南北走向的四条道路分别命名为“玉兰路”、“香樟路”、“云樱路”、“古槐路”,营造了温馨和谐的人文氛围。
我校构建职教文化,引领了学校的发展,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价值。我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、第四届“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”、国家级课题研究先进单位、湖北省文明单位、湖北省卫生和园林式单位等。
上一篇:我校第五届田径运动会胜利闭幕